本工艺指不对木饰面板(如天然木皮贴面板、科技木饰面板)进行机理处理,直接在其原始表面上涂装油漆。目标是在保留基材原有纹理与状态的前提下提升保护性与装饰性。仅适用于基面平整、无毛刺的优质饰面板。
核心工艺步骤:
-
基面深度清洁:
-
使用 粘尘布/除脂剂 彻底清除表面灰尘、油脂、脱模剂残留(关键!)。
-
-
针对性底漆薄涂:
-
喷涂 1遍低粘度高渗透性PU或水性封闭底漆(如改性丙烯酸类),用量需严格控制(湿膜≤80μm)。
-
目的:增强层间附着力、降低面漆吸收率,避免过度填充纹理。
-
-
面漆精准施涂:
-
选用 低粘度、高流平性面漆(水性漆优先,施工宽容度更高)。
-
薄涂1-2遍(喷枪参数:小口径、低气压),确保漆膜均匀覆盖且不遮盖纹理。
-
禁止厚涂(易流挂、填平纹理)。
-
关键注意事项:
-
基材适用性限制:
-
仅限高品质饰面板(如A级天然木皮饰面、精密压光科技木)。基面须出厂已精砂(≥240#)、无毛刺、无纤维翘起。
-
B/C级板、粗糙基材、实木直纹材禁用(纤维必翘起)。
-
-
附着风险核心:
-
未打磨基面 无机械咬合基础,全靠底漆化学附着力 → 必须选渗透型专用底漆(普通底漆易剥落)。
-
-
纹理保护重点:
-
底漆/面漆 固含需≤35% ,湿膜≤100μm → 过厚必填平纹理(半开放变封闭)。
-
-
常见漆膜缺陷:
-
纤维翘起("起毛"): 未经砂光切断的木纤维遇漆液膨胀竖起(尤其水性漆)。
-
附着力不足: 百格测试脱落风险上升30%。
-
透底/发花: 底漆吸收不均导致面漆颜色不一致(深色面漆尤甚)。
-
总体总结:
该工艺是风险与效率的折中选择:
优势:简化工序、降低砂光成本、保留饰面原始触感。
局限:仅适用于特定优质基材,漆膜附着力/耐久性低于常规工艺。